WFU

演講影片

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

我的奮鬥---獨家揭露小三整型照






2017已經過去了,感覺上總要過完農曆年,才算正式送走了過去的一年,明明就是自己的送往迎來還沒寫好,才把分界定成農曆新年。

不管如何,2018一月也彷彿在一秒之間,就來到了最後一週,心裡逐漸成型的新年期許,也默默浮出檯面,今天決定來個大公開,甚至要獨家揭露我們家小三的整型照片,很夠意思吧!



要寫2017的意義,免不了就會搬出孔子的[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]來個觀古知今,兩相對照一番,早年孔子是這樣說的:

[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]

而我聽到最有創意的翻譯是這樣子的:

[學費收費標準如下:月繳15就可以來旁聽,月繳30,上課的時候你可以站著聽課,月繳40,上完課老師會讓你問到沒有問題再回家,月繳50,可以知道明天考試的題目,月繳60,老師只會對你說好聽的話,月繳70,上課時你想做甚麼都可以,不用擔心會妨礙秩序。]

廢話不多說了,回想2017年,赫然發現,不論在工作上、學習上、心性上,都是我人生當中突破性的一年!


工作:看患者+寫文章


2017年,是我自從考完皮膚專科醫師以來,最勤奮工作的一年!

除了請假幾天由代診醫師支援之外,其餘的診次,週一到週六、年初到年尾,週間八小時、週末四小時,我都一步一腳印的自己獨力看診,雖然比起很多開業醫來說,我的工作時數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,然而對生性懶散又興趣廣泛的我來說,這樣的工作時數,已經是歷史新高了!


診次看好看滿的日子,對患者好,對我自己更好;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起伏,我都可以精確掌握、即時追蹤,病歷記載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寫上我認為重要的資訊,形式只要自己看得懂即可;累積了一年多下來,我發現自己對疾病的掌握度,不只有橫斷式的診斷,更有了長軸式的追蹤。

更難得的是,在一次一次的回診對談當中,因應每個患者生活作息不同、工作屬性不同,而調整處方、提供建議,也讓醫療,除了冷冰冰的硬知識外,多了更多軟性空間;醫病之間,除了正確診斷、精準用藥之外,更多盡在不言中的人性,讓我更加熱愛這份工作。

工作時間延長,從一方面來看,是釘在診所的時間很長,然而也因為強迫自己坐在診間,多出很多零碎時間,除了上網購物、滑臉書之外,我利用這些零碎的空檔,查了很多醫學期刊、整理聽演講的心得、進而寫成文章提醒自己,累積了一年下來,成績斐然。

因此工作上另一項重要的突破,就是部落格。

我把寫部落格,當成工作的一部分,每個月希望能有三到四篇文章產出,以皮膚病衛教為主軸,穿插個人的生活雜想、或是診間的感人小故事。

隨著網路普及、知識爆炸,醫療相關的文章,我要求自己除了個人經驗之外,務必更新醫學知識,同時附上有根據的參考文獻;以這樣的方式寫文章,雖然速度慢很多,加上參考資料看的多,考慮的面向變多之後,寫起來也常常感到綁手綁腳;然而,在閱讀、消化這些文獻之後,再用有條理的論述、簡單的圖表整理,自己心中對疾病的了解,也因此更加全面而深刻。

部落格寫著寫著,很幸運的,有好多篇文章,都獲得熱烈的迴響,臉書朋友的回應、網路媒體的轉載、甚至診間病患的回饋,都讓我深受鼓勵;截至目前為止,部落格已經累積到七十六萬次的瀏覽人次,如果換算成看診的患者人次,我恐怕要三十年才能看完這七十多萬的患者;然而透過部落格,這些資訊,不用面對面交代,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傳遞,這就是網路的力量。


家庭:釘孤支的開業醫+身型走鐘的小三


當初決定自己開業的一大主因,其實是大多數開業醫師放在最後的考量:家庭。

孩子上學之後,白天的時間都在學校,晚上就是家庭生活的重心;而台灣特有的醫療奇景:夜診,甚至假日診,讓多少醫師,靠著犧牲與自己孩子相處的家庭時間,來成全無數白天需要上班上課的患者。

而健保更發明了一種制度:合理門診量,變相的鼓勵醫師,一個月只休息五天到六天,其餘的時間,都要奉獻給廣大民眾。

合理門診量,鼓勵每位醫師一個月看診天數滿25天,就能請領到比較優惠的點數。原先的用意,是鼓勵醫師分散看診的時間,讓每一位患者能夠得到醫師更多的問診時間;用意甚佳,然而,在給付制度不夠合理,論件計酬的大前提不變之下,這套制度也跟著變形。

每年二月只有28到29天,即使遇到農曆春節,醫師也只能休息三天,才能達到當月看診滿25天,才得以請領最多的點數;遇到當月有五個星期六加星期日(像是2018年九月),週一到週五加起來全月只有20天,也是要出來看診25天,這表示九月的每個星期六,醫師都一定要看診,而且還要多開一個星期日的診,才能符合規定。

我希望有多一些時間陪孩子,但是要去哪裡找可以早點回家的夜診?請假放假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間需求不用心繫制度,遲到早退可以臨時決定不需報備許可,唯一的方法就是:不要去計算我這樣少賺多少。

當你決定不玩這場遊戲的時候,規則怎麼訂,就是由你自己決定。

雖然自己開業,還是要乖乖的開夜診,才能維持的下去,那要怎麼兼顧家庭呢?我想了一下,決定一週開四個夜診,夜診八點結束,這樣回到家,還能跟孩子聊聊天、吃吃點心、甚至出外散步走走,週六只看早上,週日休息,國定假日也一樣放假。

當然這樣的看診時間,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患者說:[啊你們怎麼八點就關門?][星期三沒有夜診喔?害我昨天來撲空!]

然而,這是我的人生,我的取捨,我的選擇。

雖然比起朝九晚五的上班媽媽,或是全職家庭主婦,這樣的回家時間還是太晚;比起兼職性質的工作,這樣的工作時間還是太長;比起開業有成的前輩們,這樣的時間與收入的比例還是不夠漂亮,然而,這是我的小天使與小惡魔打架數次之後,最新的妥協模式[詳情請參閱這篇文章:我的人生卡住了-----女醫師的罪惡感與成就感],到目前為止,我還蠻滿意的。

說到2017的家庭重點,怎麼能錯過我們家的最新成員:小三呢?關於小三的真實姓名與身世背景,可以參閱這篇文章:第一次寫文章就上手

這裡要獨家揭露小三的整型照片,為什麼好好的一位小三,要接受整型呢?這是因為每個星期天早上,孩子們都去上畫畫課,當媽的我,除了接送之外,也覺得一週之內有兩小時可以專心的畫畫,是一種奢侈的幸福,於是也跟著孩子當起學生,拿起畫筆,共享週日上午的美術課。

小三剛來我們家時,圓圓的眼睛、大大的頭、配上超級無辜的眼神,真的讓人心生憐愛,但是牠一暝大一吋,短短幾個月之內,不論身形、容貌,都完全走鐘,從超萌娃娃臉變成臉皮皺皺青少年,這叫人情何以堪呢?為了永久留下牠稍縱即逝的美麗神情,當媽的我,在小孩的強力要求之下,幫牠畫了一幅水彩畫。

左邊是第一週畫完的樣子,還沒接受老師指導的整型前造型,中間是經過老師巧手指導,轉變中的模樣,右邊則是紀念那曾經美好的過往。



第二週,釘孤支的開業醫,利用難得的週日上午,在兒子的驚呼聲中,逐漸完成小三的整型美術,特別附上小三近照,兩相比對之下,不難發現,醫師的整型美術,果然讓本人脫胎換骨!說實在的,把照片整理出來的同時,心裡真是得意的很,皮膚科"醫"師的"美"術成果展,應該可以簡稱為醫美治療成果!





學習:任性老闆的終身學習+初試啼聲的演講機會


說也奇怪,當了釘孤支的開業醫,應該是全年無休的專心看診,關於終身學習,理應擺在看診結束之餘,才有時間去從事;然而,當了老闆以後,就開始任性,看到有精彩的課程、難得的老師,說甚麼也要排除萬難的去上課,雖然因而延診、甚至關診,但是充電後的我,能夠提供給患者更全面的醫療,眼光放遠,短時間的得與失,就顯得微不足道了。

這一年當中,陸續參加了視覺設計與簡報架構工作坊、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論壇、醫師藥妝品繼續教育課程、簡報設計與演講技巧分享會、社群經營與創新衛教、亞太環境與職業皮膚病會議、皮膚鏡專業訓練、指甲論壇、異位性皮膚炎論壇、青春痘論壇、標靶治療藥物副作用處理、異位性皮膚炎亞太專家會議,等等多堂付費課程,還有更多學會辦的、廠商辦的研討會,經由大師們的分享,大大的開拓了我的視野。

看著手中累積的一疊高鐵票和自己的手寫筆記,心裡知道,知識帶來力量,唯有認清自己的不足,才能更上層樓。

很幸運的,過去的這一年,也陸續有幾場演講的邀約,藉著演講內容的發想、走向、規劃,到投影片的架構、版面、配色,我讀了好幾本書,也把大師們上課的分享,實際運用到自己的演講,目的就是希望我的演講期間,沒有人因為太無聊而開始滑手機。

坐而言不如起而行,學會新技巧的最好方式,就是實際演練,不論演講的對象是誰、聽眾有多少,每一場的演講,我都認真規劃、細心準備,自己試講至少五遍以上,沒有一張投影片重複;藉由演講的機會,反覆磨練自己的口語技巧、時間掌控,當成測驗自我學習與努力的成果,演講結束後看著台下觀眾的反應,我知道我做得並不差。


心性:夜奔人生+醫美治療


2017年第四季,我開啟了我的夜奔人生,詳情請看這篇文章:夜奔

從小到大,從來沒有喜歡過運動的我,竟然迷上了慢跑這項運動,雖然一開始是為了減重而跑,但是到現在,純粹是為了想跑而跑。

跑步帶給我最大的突破,就是讓習慣畫地自限的我,開啟了另一種思維:知道自己還行,就繼續跑下去!

於是從跑400公尺就喘到上氣不接下氣,到現在一連跑了六公里也不覺得喘;跑步的當下,其實是思緒天馬行空的快樂時光,有時候想很多,有時候甚麼都不想,於是我開始體會到,原來思考,可以不用在書桌前,身體動起來的瞬間,啟動了無限可能。

慢跑結束,洗完澡後躺在床上,心裡滿滿的充實與滿足,是只有燒腦無法比擬的快樂,所謂運動產生的內嗎啡,就是這麼回事吧!

除了身體上的突破,2017的我,因為跨足水彩畫,也開啟了另一個視野。

水彩畫的技巧,是先打稿、上淡色、上中間色、上暗面,打稿的時候,看著圖片,依樣畫葫蘆;這個階段,見山是山、見水是水。

上色的過程,需要把圖片拆解成各種色塊,輪廓不用勾勒,而是用明暗深淺來襯托;這個階段,見山不是山、見水不是水。

最後修飾,隔著一定的距離,遠遠看自己的畫作,有甚麼地方,還能再加強、再修飾,加一些反光、加一些細節;這個階段,見山還是山、見水還是水。

來個實例,看看兩朵花變形記吧!這是運用渲染法畫出來的百合花,最左邊,是根據圖片,大致勾勒出花朵的外型、枝葉,左邊及中間的圖,是第一週完成圖,看圖已經知道這是在畫兩朵花,然而卻夢幻朦朧的像夢境一樣不真實。

右邊則是開始描繪花瓣的暗面,順著圖片,把色塊逐漸加深到暗面;第一層的色彩,乾掉以後約略透出底色,乍看之下,不知道這筆是好還是不好,這是見山不是山的階段。




第二週的轉變,逐次加深暗面、再畫上花蕊、枝幹、花蕊暗面之後,兩朵花的形貌已經越來越立體、越來越鮮明;右邊是最終定稿,此時夢幻的部份只剩背景與渲染開的花瓣邊緣,花朵已經藉由暗面的加深,有了深淺與遠近的區隔,見山還是山、見水還是水。




最後,再整理一張照片與畫作的比較,提供大家更鮮明的印象,經過我這位醫師的巧手,醫美治療,確實可以達到截長補短、修飾細節的成果。




謝謝2017,讓我的人生,有了重大突破;展望2018,期許新年度的自己,會持續升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