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演講影片

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

此疣非彼疣,傳染性軟疣 





常常聽到人家說:身上長了疣,其實,皮膚常見的疣有兩種,一種是大家常聽到的病毒疣(Wart,Verruca ),另一種,則是比較少聽到,好發在小朋友的傳染性軟疣(Molluscum Contagiosum )。

這兩種疣有甚麼不同呢?我們來一一介紹吧!



外觀不同、部位不同


名字不同,自然長相也不同,病毒疣的表面粗糙,仔細看,可以看到一顆一顆尖尖的顆粒往外突出;傳染性軟疣,則是光滑的水珠樣,有時候水珠的正中央,會稍稍凹陷,形成像肚臍一樣的外觀,這也是傳染性軟疣的臨床特徵;不過,還有一種疣,叫做扁平疣,扁平疣屬於病毒疣的一種,外觀上往往不會形成尖尖又粗糙的表面,反而很像一小塊黏在皮膚上的黏土。

除了外觀之外,好發部位的也不同;病毒疣跟傳染性軟疣,其實全身都會長,只是各有喜歡的部位,病毒疣喜歡長在暴露在外面的部位,像是手掌、腳掌、臉上;傳染性軟疣則好發在穿衣服的地方,像是軀幹、腋下、大腿、肘窩等地方。

除此之外,有病毒疣的患者,通常是一顆病毒疣越長越大,就會來就診;而傳染性軟疣,通常是越發越多,好多顆聚在一起的時候,才會被發現。




治療方式雷同、病程不同


皮膚上住了不速之客,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它消失!可以凍死它、燒死它、刮除它、毒死它,不要笑,這些真的都有效!


凍死它


針對病毒疣,或是傳染性軟疣,目前皮膚科醫師最常用的方法,就是用液態氮凍死被感染的皮膚,藉由凍傷、剝離的過程,讓病毒離開人體。

冷凍療法的優點是做完以後皮膚沒有外傷,可以正常洗澡、碰水、甚至可以游泳,缺點則是無法立刻讓病毒根除。

由於做完冷凍療法後病毒仍然停留在皮膚上,要一直等到新的皮膚長好,取代被感染的皮膚以後,病毒才會隨著舊皮剝落。頭上、臉上皮膚更新的速度快,約一週左右就可以看到舊皮剝離;而手掌、腳掌的皮膚更新速度慢,平均要一個月以上,舊的皮膚才會脫落。

病毒疣會造成表皮細胞增厚、角化,所以病灶又厚又深,往往剝離一次,對病毒疣來說,只能消滅它向上生長的枝葉,向下紮根的部位通常需要第二回合、甚至第三回合才能徹底剷除;平均來說,長在手掌、腳掌的病毒疣,十來次的冷凍治療,前後約三個月左右,才能讓病毒疣痊癒。

不同於病毒疣,傳染性軟疣的病毒是群聚在淺層表皮層,同時形成一個大的病毒體,由於病灶淺、好發在皮膚更新速度快的地方,所以通常一到二次的冷凍治療,就能痊癒。


燒死它


用電燒、雷射燒死被感染的皮膚,可以讓病灶在治療當天就消失,然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皮膚被破壞了,就會有傷口,回家後就需要照顧傷口,直到傷口癒合。

雖然處理的當下醫師都會希望斬草除根,把肉眼看的見的可疑區域全部燒乾淨,但是病毒是肉眼看不見的,當下燒死了最明顯的,並不保證鄰近區域不會受到病毒波及,正所謂燒死了一個病毒,還有千千萬萬的病毒啊!

所以通常電燒或雷射,適用於面積大、很頑強的病毒疣,藉由焦土政策,讓病毒占據的領土迅速萎縮,將來即使再復發,可以在第一時間用冷凍治療處理復發的病灶。

傳染性軟疣因為病灶淺,臨床上比較少選用電燒或雷射的方式來治療。


刮除它


傳染性軟疣當病灶成熟時,病毒群聚的病毒體,會往淺層表皮移動,只要移除了病毒體,就算治療成功。所以當病灶成熟時,皮膚科醫師會挑破淺層的表皮、再利用器械刮除病毒體,只要病灶挑選得宜,這種方法也會一次奏效,而且留下的傷口淺,復原的時間通常會比電燒或雷射來的短。

病毒疣早期也常常使用外科手術的方式,用手術刀挖除病灶、再用縫線把傷口關上,近幾十年來因為醫療器材的進展,比較少人選用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病毒疣。


毒死它


有沒有擦甚麼藥,就會讓病毒被詛咒後乖乖被驅離皮膚呢?這麼有創意的方法,真的有,而且還真的有效!

適用於病毒疣的外用藥,有好幾型,常用的有化學燒灼型藥物,醫師把藥物點在較薄的病灶上,藉由藥物讓皮膚破壞之後剝離;也有角質剝離性藥物,患者把藥物帶回家擦,一天一天的腐蝕角質層,加快皮膚更新的速度,最後讓病毒連同被腐蝕的皮膚一起剝落。

我覺得外用藥物中最有創意的一類藥物,是擦了以後,吸引白血球到病灶表面,讓自己的免疫力攻擊病毒,清除病毒而後痊癒,這類藥物包括Podophyline、Imiquimod、Dinitrochlorobenzene(DNCB )。

針對傳染性軟疣,也有一種很好用的外用藥物,Cantharidine,是由昆蟲中提煉出來,藉由這類物質造成皮膚起水皰的作用,讓病灶起水皰,水皰乾掉以後自然脫落;然而近幾年來,由於很難取得藥物證明,這類外用藥物也逐漸從台灣的醫療院所中消失。

總歸來說,傳染性軟疣屬於容易治療的皮膚病毒感染,通常幾週之後,就能見效;而病毒疣,根據病灶的深淺、數目、部位不同,治療往往需要耗上數個月的時間才能痊癒。

提醒您,治療病毒疣與傳染性軟疣,大多屬於健保給付的範圍,請找臨近的皮膚科醫師診治,在病灶數目少、不嚴重時趕快處理。

網路掛號由此去



參考文獻


1. 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 Infection. Lancet Infec Dis. 13:877-88, 2013

2. Skin Disease E-Book: Diagnosis and Treatment. Thomas P. Habif.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, 2017

3. The Epidemiology of  Molluscum Contagiosum in Children. J Am Acad Dermatol. 54:47-54, 20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