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演講影片

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

接觸性皮膚炎,那些大師跌過的坑





亞太環境與職業皮膚病會議(APEODS)精彩演講筆記


2017年的皮膚科年會,前所未有的結合了亞太環境與職業皮膚病會議,及歐亞皮膚性病學會,一起在台北舉辦。

翻開講師陣容,除了台灣的醫師,遠自歐洲,近至日本,都有皮膚科的大師前來教授畢生絕活,機會難得,因此我這三天內,天天都到會場報到,連第三天會議都結束了,還加碼再聽一場外賓暨台灣醫師(這場也非常精采,可以參看黃輝鵬醫師的臉書)的演講,雖然回來後真的好累,但是滿滿的收穫,不用出國就能得到的珍貴經驗分享,實在是太太太值得了!

關於第一天的大部分演講筆記,已經分享在我的臉書,歡迎朋友們可以前往點閱、補充。

在這些演講當中,有一場演講,全場爆滿,在這個醫美盛行的年代,要聽到爆滿的學術演講,實屬難得;我還記得,當天我硬是搬了椅子,坐在最後一排當路障,雖然對來來去去的工作人員造成不便(他們應該是敢怒不敢言吧),但是演講內容實在精彩,即使當路障惹人嫌,也要聽完作筆記,外加心得分享才行!



這場演講的講者是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Ingber Arieh教授,跟我們分享,在他診斷與治療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者中,遇到的坎坷故事,每一個個案,都有特定的標題,指出在這個個案治療中,醫師犯下的錯誤(除了男主角不同之外,怎麼感覺好像電影Seven)。


大師跌過的一號坑:忽略


洗髮精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,大師的經驗是,通常臉上會比頭皮還厲害,而且容易呈現出血管性水腫(Angioedema)樣的變化,這跟先前一位韓國學者,研究染髮劑過敏,最常見的部位是臉,最常見的症狀是癢,不謀而合。

所以不要以為臉上病灶比頭皮明顯,就一直去找臉上的產品,有時候,兇手其實是洗髮精!

針對洗髮精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,如果要用貼膚測試來確診,需要把洗髮精與橄欖油對半稀釋,以減少洗髮精造成的刺激性反應,影響判讀結果。


大師跌過的二號坑:放棄


二號坑的坑主一位女性患者,貼膚測試證實對Balsam of Peru過敏,Balsam of Peru是常見的香料來源,因此診斷出對這個成分過敏,醫師與病人都會鬆一口氣,今後只要避開使用Basalm of Peru,應該就天下太平了。

BUT,代誌不像憨人想的那麼甘丹!病人徹底避開了已知的過敏原,卻還是一再過敏,那該怎麼辦呢?相信你跟我一樣,心中沒有答案,於是病人就被轉診到Ariel教授的門診。

教授就是教授,他並不是說:前一個醫師做錯了,我們重作,而是仔細、認真地聆聽病人描述每次誘發的情形,同時要病人忠誠的紀錄他的生活作息,與過敏發作之間的時序關聯性;終於有一天,病人很激動的告訴他

[我知道了!每次我只要吃完我的生菜沙拉後,過敏就會發作!]

於是教授問他,生菜生拉裡面有甚麼材料,病人說,她固定都吃番茄、洋蔥、小黃瓜當沙拉。

於是案情又陷入了膠著,番茄、洋蔥、小黃瓜,到底哪一個才會讓她過敏呢?這跟Balsam of Peru又有甚麼關聯性呢?

不放棄的大師,仔細研究後發現,番茄裡面就含有Balsam of Peru的成分(Coniferyl alcohol ,Cinnamic alcohol,筆者查期刊後發現,牛排、櫻桃裡面也有類似成分),所以病人吃了番茄之後誘發過敏,剛好驗證了上述的發現。

在病人不再吃番茄之後,故事終於有了美滿的結局。

大師給我們的結論是:永不放棄,持續嘗試,百分之七十的病人,終究會引導我們,找到讓他們過敏的原因。


大師跌過的三號坑:膚淺


一樣是個轉診給教授的病人,貼膚測試知道病人對菊科植物過敏,根據病人描述,她依照醫師的指示,將她花園中、室內外所有的菊科植物都移除了,然而,手部濕疹卻依然故我的一再發生。

大師就是大師,不是再做一次一樣的檢查,而是重新檢查病人的手部濕疹位置,他發現,病人的手部濕疹位置都在指頭尖端,喜歡蒔花弄草的人,會拔除枯葉、整理植物的外觀,因此他推測,反覆發生的手部濕疹,還是跟病人喜歡的園藝有關係,很有可能造成病人過敏來源,並沒有被移除。

於是教授請病人把他庭院裡所有的花草植物,都拍照下來,大師一個一個幫他比對。

令人驚訝的結果出現了,原來早先認為造成病人過敏而且已經被剷除的元凶,並不是菊科植物;真正的凶手,還好端端的長在花園裡!有趣的是,病人雖然喜歡園藝,卻對這些植物的屬性分類,跟我一樣沒有概念。

教授分享了兩種植物的圖片,同時介紹了它們的名字,無奈我對植物沒有慧根,只知道沒有殺人的凶手,因為指認錯誤而誤陷冤獄,真正的罪魁禍首,一直到教授鍥而不捨的追查之後,才被繩之以法。

在這裡要一併提醒大家,近來有些臉部保養品牌,強調使用"金盞花"萃取物,來達到聲稱的療效,金盞花本身就是菊科植物,菊科植物引起過敏的比例並不低,也是貼膚測試中,常拿來測試的過敏原之一。


大師跌過的四號坑:缺乏偵探精神


這次的坑主,是個中年男性,長年來腳背一直反覆出現濕疹,皮膚科醫師診斷:鞋子皮膚炎;診斷正確,治療簡單,然而,病人卻一再發生類似病灶,很是困擾。

坑主一樣做過貼膚測試,發現他對金屬"鎳"過敏。

於是大師很豪邁地告訴他:把你現在穿的所有鞋子,通通拿來檢查!

投影片看到五六雙男鞋(還好坑主不是屬蜈蚣的),每一雙看起來都還算稱頭,麻煩的是,大師裡裡外外的檢查過後發現:這些鞋子裡面,都沒有金屬成分!

這下慘了,看病灶部位,過敏就是鞋子造成的,卻找不到元凶,案情又陷入了膠著。

但是大師不愧是大師,終於病人緩緩地說出實情

[其實,還有一雙鞋子,我實在不好意思拿來給您看,那雙鞋子因為很舒服,我每天都穿,也因為每天穿,都磨破了,我還捨不得丟。]

這時候,柯南大師的眼睛開始發亮了,真相只有一個,鞋子也就是那一雙!

病人終於帶來了那傳說中磨破的鞋子,投影片中,看到一雙內層已經破皮的鞋子,隱約露出了一小片金屬,大師拿了取樣的棉花棒,分析之後證實:就是這雙鞋子!讓坑主一再的過敏!

大師提醒我們:相信自己的觀察,發揮偵探的精神,追根究柢,終究會找到原因!


大師跌過的五號坑:病人是無辜的,一直到........


五號坑的坑主是個年輕的建築工人,從小就有過敏、氣喘的病史,這次找上大師,因為工作環境會接觸到水泥,病人想要證明他會對水泥過敏。

病人照例接受了貼膚測試,測試的結果,並沒有顯示病人會對水泥過敏。

標準的貼膚測試,是把各種過敏原,貼在皮膚上,停留48小時後,撕掉判讀第一次,再過48小時,再判讀第二次。

這個病人,在第一次判讀時,沒有出現任何陽性反應,奇怪的是,第二次判讀時,突然出現了一個紅色的小丘疹,丘疹旁邊還伴隨著另外兩個更小的丘疹。

投影片中的照片,看起來很像是蚊蟲叮咬的樣子。

大師不愧是大師,他認為這個病人反覆發作的是異位性皮膚炎,並不是接觸性皮膚炎,這次的結果,也跟典型的貼敷測試陽性反應不同,再三追問下,病人終於承認,其實,他是因為想逃避工作,才想出來這個奧步,自己打東西進入皮下,想讓醫師診斷他對於水泥會過敏,藉此不用再從事建築工作。

這個案例告訴我們,東西要打對位置、打對形狀,相信自己專業的判斷,電視劇怪醫豪斯的名言:everybody lies!真相只有一個!





這場演講,講師知無不言的分享他在診斷接觸性皮膚炎時,碰上的難題,講師精闢的見解、佐以豐富臨床經驗的雄厚實力,讓我們看到,即使是這麼常見的疾病,也會有這麼多的眉角與陷阱,讓我們深陷其中卻不自知,整場演講座無虛席,即使講師跟聽眾,都不是以英文為母語,卻讓全場觀眾聽得笑聲連連、讚嘆聲四起,這是本屆APEODS大會中,我最喜歡的一場演講。


貼膚測試可以幫助診斷接觸性皮膚炎


接連幾場的大師演講中,一再的聽到貼膚測試可以確診接觸性皮膚炎,藉由貼膚測試的結果,可以提供醫師一個明確的方向,幫助患者找出生活當中一再接觸的過敏原,藉由移除過敏原,來讓疾病獲得長期的緩解。

在台灣,貼膚測試目前並不給付在診所施行,即使是到了醫學中心,真正在做貼膚測試的醫院,也是屈指可數。

這麼好用,不具侵入性的檢查,為什麼台灣不做呢?

這個問題,我也是最近幾天才開始去思考,上網查詢,發現貼膚測試的健保給付點數,是一個過敏原25點。

我曾經幫病人做過貼膚測試,因此我知道這代表著甚麼意義。貼膚測試的專用試劑,包含配好的過敏原、對應的小方塊、以及外面的貼布,都須仰賴歐洲或是美國進口;原料很貴。

做貼膚測試的時候,醫療人員先將想要測試的過敏原,一個一個的擠在小方塊裡,一整套的過敏原,大約二三十個,如果要專做特殊的過敏原,則需要醫師自己調製,有的用凡士林當基體、計算好濃度後調勻,有的則是用有機溶劑當基底稀釋。

操作時,病人暴露出背部,沒有明顯過敏病灶的區域,由醫師貼上擠好過敏原的紙膠片,然後在病人身上標記好號碼、同時妥善固定,以便日後判讀。病人回去後,兩天不能清洗貼膚測試的區域。

貼在身上,48、96小時後,各需回診一次看結果,48小時後醫師撕除紙膠片,紀錄變化;96小時候病人再次回診,再看一次結果。

幫病人準備貼膚測試的專用試劑、貼上、固定、標記,一個患者大約需要半小時左右;48、96小時後回診,撕除、觀察、判讀、加上比對過敏原時間,保守估計,兩次回診可能還需要半個小時。

所以一個完整的貼膚測試,病人需要來醫院三次,醫師總共需要花費一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,如果以30個過敏原來計算,大約可以得到健保給付750點,因為耗費人力、給付偏低,因此真正在台灣執行貼膚測試的醫師,非常稀少。

在此,向還在堅守崗位,為病人診斷付出時間與心力,不求對等回報的執行醫師們,獻上崇高的敬意。



24小時網路掛號由此去



參考資料


1. 第十四屆亞太環境與職業皮膚病會議(APEODS),EB03演講,Contact Dermatitis-pitfalls in Daily Practice, Arieh Ingber (Israel)

2.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stituents of balsam of peru in tomatoes. Dermatitis. 2009;20(2):99-105.

3. Tomato contact dermatitis. Contact Dermatitis. 2012;67(6):321-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