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年有多久?十六年可以讓一個一歲的小寶寶,準備上大學;十六年可以讓一位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,結婚生子,步入中年;在皮膚科的領域當中,十六年,讓異位性皮膚炎終於有了新藥上市。
隨著基因工程發展,我們對疾病的瞭解,不再只局限於眼睛看的見的部分,科學家們開始研究發生在皮膚底下,表皮細胞與白血球之間的交互作用,了解越多,就越能針對疾病關鍵的機轉,提出專一的治療,這就是生物製劑的原理。
引起發炎的司令官:第二型幫手T細胞
異位性皮膚炎以往的治療,著重在於廣泛性的抑制發炎,隨著對疾病了解越來越透徹與深入,我們逐步了解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,也找到了開啟發炎的始作俑者:第二型幫手T細胞,英文簡稱為Th2。
這個Th2細胞,就像司令官一樣,辨認過敏原之後,就開始指揮作戰,引起發炎反應,造成我們看到的皮膚紅、腫、發炎;擒賊先擒王,如果可以讓這個司令官,不要引發戰爭、不要指揮作戰,就不會有後續的發炎,皮膚就不會有症狀了。
那如何讓司令官不要指揮作戰呢?有很多種選擇,可以選擇殺死這個司令官,或是讓他怠忽職守、功能變差,然而這個司令官的功用,除了引起發炎之外,其實也幫忙我們抵抗細菌、病毒的入侵,對維持身體的正常抵抗力非常有用。因此,一味的殺死他、或是讓他功能變差,就意味著身體的免疫力,也會受到影響。
那到底該如何做,可以不要發炎、又保有抵抗力呢?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,卻讓全世界研究異位性皮膚炎的科學家、醫師、藥廠們,花了龐大的經費、歷經十多年的反覆測試,終於,他們找到了一個新方法:讓司令官的功能正常,卻無法正常執行任務。
這是甚麼意思呢?我們可以把身體的發炎細胞想像成一列軍隊,司令官下指令進攻,指令要有效地傳達給前線作戰的軍官,才能全面開打;司令官會發送大量的信件給前線作戰的軍官,告訴他們敵人長甚麼樣子、叫誰去哪裡作戰等等的訊息,而新藥就像個假信件,大量的假信件把作戰軍官收信的信箱塞爆,讓司令官的信件無法有效投遞,自然就無法執行司令官的任務。
難道前線作戰的軍官無法分辨消息來源嗎?假信件做的很差的情況下,當然有可能,但是經過反覆的測試、修正,最終達到效果的新藥,就是可以讓身體的免疫細胞無法分辨真假,達到不破壞免疫力,卻能抑制發炎的精準效用。
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藥:Dupilumab
剛剛提到的假信件,真正的醫學名稱叫做單株抗體,新藥就是一種單株抗體,利用抗體把發炎細胞表面接受訊息的受體占滿後,讓免疫細胞依然健康,卻功能受阻,進而抑制發炎反應。
用嘴巴講理論很快,然而如何做到有效又沒有副作用,絕對不是嘴巴講講就好,近十年來,國內外的藥廠,無不投注了大量的金錢、人力,小至細胞實驗、動物實驗,大到跨國上千人的人體試驗,企圖想找到一個安全又有效的單株抗體。
在這十多個候選的單株抗體中,有一個單株抗體備受矚目,因為它的效果卓越、副作用微小,終於在2017年3月,美國的FDA(食品藥品管理局)認可新藥的功能與療效,正式核准使用在異位性皮膚炎,新藥的名字是:Dupilumab。
新藥Dupilumab於2018年7月也在台灣正式上市,在這裡,我把對於新藥常見的問題與解答,簡單的呈現如下,希望讓患者與民眾,能更了解異位性皮膚炎。
新藥有效嗎?
歸納這三次的大規模人體試驗,新藥效果的結論如下:單獨使用Dupilumab四個月後,比起治療前,皮疹改善七成,癢感下降五成;併用外用類固醇加上Dupilumab52週後,比起治療前,皮疹改善八成,癢感下降六成。
這些人體試驗的最終報告,已經發表在醫學界最有聲望的國際期刊上,世界各國的皮膚科醫師也開始累積起使用經驗,目前所有的資料顯示,新藥確實有效,而且效果很好!
新藥安全嗎?有沒有副作用?
要看新藥有沒有副作用,需要把接受試驗的病人分成兩組,一組接受安慰劑,一組接受新藥,在治療前以及開始治療後,每隔固定時間就抽血、讓醫師做理學檢查、做心電圖,記錄所有患者反應的事件包含感冒、頭痛、腳痛、喉嚨痛等等。
Dupilumab這個藥需要皮下注射,所以實驗組的患者要打針,接受安慰劑的對照組也要打針,而且不論患者或是打針的醫師,都不知道這個患者使用的是藥物還是安慰劑,這個就是設計嚴謹的實驗,我們叫做雙盲試驗。
在經過雙盲試驗後,比起安慰劑的效果,有顯著差異的,才是真的有效,才能宣稱有治療效果;雙盲試驗的同時記錄治療期間所有的副作用,比起安慰劑來說有沒有明顯增加,並且評估副作用的嚴重程度,作為藥品安全性報告。
根據三次大規模的雙盲試驗結果發現,使用Dupilumab的患者,比起使用安慰劑的患者,血中的肝指數、腎功能都不受影響,心電圖沒有變化,沒有明顯的副作用,唯一比較常發生的是結膜炎,在經過適當治療之後,結膜炎可以緩解,而試驗其間,沒有一位使用Dupilumab的患者,因為嚴重的結膜炎而需要終止治療。
所以結論是:Dupilumab使用期間不須抽血監測肝腎功能,連續使用一年下,並沒有嚴重副作用發生,可能會發生結膜炎,通常治療後就能緩解。
新藥是吃的嗎?還是擦的?多久用一次?多久之後會看到效果?
新藥Dupilumab是皮下注射針劑,一開始打起始劑量,之後兩週打一次,使用兩週後,皮疹可以減少約2成,所以很快就能看到效果。
打了有效以後,就可以停打嗎?
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是由於本身基因,加上環境等多種原因構成,以現今醫學的角度看來,並無法根治,任何跟你宣稱可以調整體質、讓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根治的說法,都是沒有證據支持的
所以新藥Dupilumab也是如此,一旦停打,異位性皮膚炎還是會回來;然而醫師跟患者們也在嘗試,希望能找到降低施打次數,又讓皮膚控制良好的治療方式,因為是全新的藥物,很多治療上可以微調的細節,有待之後分享更多的使用經驗。
新藥如果停打,疾病會不會比打之前更嚴重?
新藥可以用在小孩身上嗎?
這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,目前新藥只核可使用於滿十八歲的大人,正在進行中的人體試驗,是針對十三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施打,至於不滿十二歲的小孩,可能要等到數年之後,才有全面的人體試驗資料可供參考。
新藥健保有給付嗎?自費使用大約多少錢呢?
新藥目前沒有健保給付,第一次起始劑量可能會花費到五至六萬元台幣,之後每個月也會花費五至六萬元台幣,平均一年會需要數十萬元的費用。
使用新藥還要擦藥嗎?還要勤擦乳液嗎?
新藥的人體試驗中,第一次的試驗是停用外用藥膏及其他口服藥,只單獨用Dupilumab治療,使用四個月後,可以讓皮疹改善七成,讓癢感下降五成;第二次的試驗是Dupilumab併用外用類固醇,能讓皮疹改善八成,癢感下降六成;所以,新藥確實可以併用外用藥膏。
使用新藥期間,所有的患者,每天仍須勤擦乳液。
自己花錢的治療比較有效?
我的門診當中,偶爾就會有一兩位患者,跟我說他們跑去哪一家診所、哪一家生機飲食、哪一家自然療法,嘗試各種需要自費的治療,我問他們,那你吃的、擦的到底是甚麼成分,有沒有標示清楚,有沒有經過第三方檢測釐清成分,他們往往都一問三不知。
然而,他們卻都聲稱,這個治療沒有副作用、純天然的所以不傷身體,每次聽到患者這樣信誓旦旦的相信,我都只能祝他們好運。任何聲稱療效,卻無法提出人體試驗報告,沒有雙盲測試、沒有大規模追蹤副作用的藥方,到底有沒有副作用,其實根本沒有人知道,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,因為要作雙盲人體試驗,要花費大筆金錢,這些小規模的秘方,當然不會去做;不去做其實就是完全不知道,到底這些秘方,會不會有副作用。
我常常這樣感嘆,老師叮嚀我們要念的書,我們往往讀不太起勁,然而自己挑選的書,常常都讀的樂在其中;醫師開立健保給付的藥物,老是覺得副作用看起來好多,自己去買的健康食品,卻彷彿如有神助有病治病、沒病強身;很多新藥在還沒健保給付的時候,患者自費買藥總是格外珍惜,每一顆藥都妥善保管,還剩下幾顆都算的清清楚楚,然而這些高貴藥品,一旦健保開始給付,就開始出現藥弄丟了、擺在旅館忘了拿、拿了藥卻忘記吃、或是不想吃等等的浪費行徑。
全民健保照顧了大部分人的醫療需求,但是台灣隨處可見的健康食品、電台藥、另類療法,顯示了民眾對健康仍有很大的需求沒有被滿足,自己嘗試另類醫療,疾病惡化了,又回過頭來用健保看醫生、處理惡化的健康,這種例子每天都在發生。
價廉物美的健保,變成了台灣民眾應享有的福利,生病了看醫生比去買健康食品還便宜,擦了不適合的保養品卻捨不得不用,因為看醫生比那罐保養品還便宜;然而,享受你不用、別人就幫你用掉的健保資源時,民眾們卻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:自己的健康,自己要負最大的責任!
自費的藥品未必比較好,但是健保給付的,通常都會被浪費,似乎已經成了台灣醫療的常態,實在讓人不勝感慨;我的門診,三不五時就可以見到高貴的口服藥、外用藥,被病人棄如敝屣,我不禁這樣想著:假如Dupilumab真有一天,依照目前健保的政策,全面開放給付不用成比例的部分負擔,那這個高貴藥出現在回收桶的日子,也就指日可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