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

怎麼選擇醫美治療

 




醫美治療這十年來發展非常迅速蓬勃,從雷射、打針、手術、埋線都有進步,然而,面對琳琅滿目的產品,每個都說自己很有效,到底要怎麼選擇呢?


這個問題真的是大哉問,因為每個人在意的部位不同,有的人希望眉毛上提,有的人希望改善眼袋,有的人最大的問題是組織下垂,有的人則是因為夾窩凹陷困擾不已;很多時候都需要當面評估,了解需求,才能給出適當的建議。然而,除了當面評估之外,有一個面向,是自己可以在家先問自己的,那就是:依照自己的個性,選擇醫美治療!


挑戰自我,追求卓越:埋線加填充物


個性喜歡挑戰自我、追求卓越的人,很樂於突破舒適圈,適合大刀闊斧的治療,特別是多種治療合併,而只要療程的時間安排妥當,治療前充分了解可能的風險,通常結果都會令人滿意!埋線、注射填充物,就非常適合這種個性的人。


埋線

埋線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驚人的改變,不論是提眉、雕塑鼻形、拉嘴邊肉、或是整個輪廓線上提,都可以利用埋線做到,改變幅度甚至可以和手術相提並論;埋線的過程雖然會有些許不適,但是在施打局部麻藥之後,大部分的個案都能平順地接受治療。埋線結束後會有緊、痠的感覺,入針孔也會有小傷口需要照顧幾天,但是看到顯著的改變之後,這些痛苦都會顯得微不足道。


埋線的缺點有兩個:第一是維持的時間短,大約數個月到半年左右,就需要再次針對想改善的部位再加線;埋線的第二個缺點,則是容易產生不對稱,其實仔細看你的臉,你會發現每個人的臉都存在不對稱,只是不對稱的程度每個人不同,埋線後,無法扭轉已經存在的不對稱,也無法讓已經存在的脂肪不見,只是靠著線把這些組織位移到比較好看的位置。


打填充物

注射填充物選擇也非常多,注射填充物最令人擔心的是發生機率不高,但是一旦發生,卻很難回復的:血管栓塞!血管栓塞可能讓皮膚壞死、造成疤痕,甚至有可能因為栓塞到眼動脈,而造成眼睛失明!醫學界針對這些讓人沮喪的併發症,也發展出了很多降低風險的方法,包括注射時的技巧、針具、注射後可以做的補救等等,但是風險只能降低,無法歸零,如果你的個性是無法承擔這些可能的風險,建議你選擇其他的治療方法。


與其精緻,不如自然:促膠原蛋白新生


如果你的個性是,可以接受有些缺點,但要希望能順眼一點,自然一點,那你應該試試看:促進膠原蛋白新生的治療。


打針:促膠原蛋白新生劑

促進膠原蛋白新生,最直接的方法,是打入促膠原蛋白新生劑到皮下,這類的藥物可以促進自己的組織新生,長出膠原蛋白,整個臉的線條會比較平滑、不會這裡凹一塊、那裡掉下去,治療的過程也相對不辛苦,打完針回家之後幾乎不會感覺到不舒服,只會有幾天比較腫脹的感覺;單方的促膠原蛋白新生劑,通常打針產生併發症的風險很低,因為針劑本身就是懸浮液的水劑,所以發生栓塞的風險非常低,這類針劑的另一個好處是:維持的時間很長,根據醫學文獻統計,打完針兩年之後,效果都還看的到。

促膠原蛋白新生劑的缺點,則是不確定性,由於不是靠直接打東西進去填充,所以很難做眼周、嘴周細部的雕琢,也很難預測打完之後可以變化到什麼程度,但是整體而言,打膠原蛋白新生劑的個案,填充的效果是緩慢但自然,可以說是很優雅很自然的抗老化。


打雷射:促膠原蛋白新生


除了打針之外,利用光電雷射的能量加諸在臉上,讓組織新生,也是另一個有效促進膠原蛋白新生的方法。這類的雷射有個特色:有破壞才有新生,因此多半是製造一個小傷口,讓皮膚啟動傷口復原的反應,來達到增生膠原蛋白新生的效果。光電雷射的優點在於可以大範圍施打,傷口深度可以控制,因此可以整體提升皮膚的質地,像是細紋、毛孔、凹洞,都可以藉助這類雷射來改善。


這類的機器很多,燒灼性雷射像是二氧化碳飛梭(UP雷射)、侵入性很小的微針電波,都是製造很多小而密集的傷口在想要修補的地方,期待後續的膠原蛋白增生來撫平細紋、毛孔、凹洞;二氧化碳雷射的破壞強,比較適合凹洞明顯的人。微針電波恢復期短,術後只有幾天會泛紅,比較適合想改善細紋、毛孔的人;臨床的經驗發現,打3-6次的微針電波之後,凹陷的眼周,會有類似填充物般澎潤的效果,細紋跟毛孔的改善,也讓整體的皮膚觸感變得很好,很多個案打完之後自己摸臉,都能發現這些變化。


打雷射的優點是,侵入性很低,風險也很低,不會有血管栓塞的疑慮,也不用擔心\不對稱,所以很適合想改善一些皮膚問題,卻不希望有嚴重風險的人;打雷射的缺點則是,會花比較長的時間才看的到效果,每次治療間隔一至兩個月,連續三次之後,才算完整的治療,要看的到差異性,通常距離第一次施打半年之後,效果才會比較顯著。


安全第一,小白首選:音波拉提


如果你從來沒接受過任何醫美的治療,對什麼風險、併發症沒有概念,也不希望因為那些擔心妨礙你美好的日常,那建議你選擇最溫和,但效果卻看的到的光電治療:音波拉提!

在一年一年推陳出新的光電治療中,我一直認為音波拉提這個機器,真的是劃時代的發明!讓總是想很多的我,毫不猶豫就投入這項治療,因為音波的深度,打破了以往光電雷射的界線,直接從真皮層深入到皮下脂肪,甚至可以深到骨頭邊緣,也就是醫學上說的筋膜層;也由於聚焦到這麼深,表皮卻可以完好無恙,讓治療的安全性大大提升。當年音波剛發明,就在台灣颳起一陣旋風,至今音波的拉提地位,仍是光電界的一哥!


音波只要操作得宜,幾乎沒有什麼併發症,治療當下雖稱不上舒適,但隨著機器的演進,疼痛感越來越低,新的機種,還可以縮短治療時間,甚至可以有溶脂的效果,針對嘴邊肉、眼袋,都有效,打完之後臉幾乎不會泛紅,也沒有明顯的灼熱感,真的是輕輕鬆鬆就達到拉提的效果,如果你至今沒有試過醫美,心中總是會擔心害怕,那建議你,讓音波成為你的第一個治療,它的安全性與有效性,可以滿足你的需求。

不相信嗎?來看看我自己親自被施打的變化吧!看看我原本有點浮腫的眼袋,打完之後明顯改善,快要下垂的嘴邊肉,術後兩個月也明顯地緊緻,我的下巴再也不是波浪狀,而是平順的瓜子臉!










對抗老化,三軍作戰





不論男人女人,老化都是必然的現象,只是有人老得快,有人老得慢;有些人對抗老化,是想在六十歲的當下,回到三十歲的膚況,針對這種情形,我覺得可能比較適合找哈利波特;適當的抗老,其實要在三十歲的尾巴、最晚到五十歲的中旬開始介入,讓臉上透漏的年齡停留在盛開的中年期,即使還看的到一些歲月的痕跡,卻老得優雅、老得美麗。


逆齡很難,凍齡趁早

三十歲開始對抗老化,不但預防重於治療,還可以事半功倍,花的錢少,效果也好;四十歲開始抗老,如果在青少年期、二十歲時期累積曬得太陽不多,臉上斑點、皺紋不明顯,也可以讓肌膚停留在三十歲時穩定而健康的狀態;四十歲的尾巴開始抗老,通常就需要結合多種抗老部隊協力合作,才能看到明顯而持久的效果;五十歲中旬開始抗老,不論是光電、針劑,都需要加大劑量,跟歲月拔河才看得出成效,往往也需要破壞性更強的治療像是手術、埋線,才能延續治療的效果;不過五十歲開始抗老有一個很大的優勢,就是往往五十歲累積的經濟實力夠,可以負擔的起相對昂貴的費用。


市面上的抗老選項真的是琳瑯滿目,不過萬變不離其宗,我們可以把所有抗老的武器,簡單分成三類,我把它們歸類為陸、海、空三大類型。

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

無痛變美懶人妙招

 




夏天的腳步逐漸遠離,除了美好的回憶之外,夏天還留了下什麼?不會吧!今年夏天,我的臉上竟然留下了曬黑的肌膚、粗大的毛孔!這一切都要從我今年夏天認識的新朋友開始說.......


我一直是個灰手指,對植物也沒有很大興趣,自我懂事以來,大概只有塑膠花不會被我種死,一直到今年夏天,陰錯陽差的開始了我的植栽之路,也開始認識這些綠色新朋友。


陽台入住了這些新朋友,我也跟著三天兩頭往陽台裡鑽,換盆、澆水、施肥、除蟲,照顧這些新朋友要幹的活也不少,這裡撿撿那裡看看的,在陽台一待就是半個小時。


身為皮膚科醫師,防曬是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會注意到的事情,即使在陽台,我也準備了寬邊帽可以隨手戴上;然而,人算不如天算,就在一個假日早上,我睡到自然醒後沒擦防曬也沒戴帽子的走到陽台,本來只是澆澆水,東忙西忙的竟然搞了快一個小時,早上的紫外線是越到中午越強,即使身處陰影下,斜射的紫外線還是不留情地親吻了我的臉,一連好幾天,沒喝酒臉卻都紅紅的,我想是輕微曬傷了。


受傷的皮膚,退紅之後開始出現灰黯的色澤,有的地方脫皮、有的地方出油,皮膚看起來暗沉無光、色素不均;即使擦了多次的保濕乳液,還是無法快速地回到原本的膚況;再加上無法避免的幾次上妝、卸妝,感覺臉上的皮膚又再度被摧殘了好幾回合。看到這種受傷的皮膚,我立馬拿起常備的藥膏擦在臉上,誘發的原因不在,發炎緩解,受傷皮膚得到修護,我的臉在三天之內就恢復原來的膚況。


可惜,開心沒幾天,我赫然發現,我的臉頰,原來沒有什麼斑點的,突然蓋上了一層淡淡的灰褐色,天啊!這可怎麼得了!雖然知道學理上這種色素,是因為發炎引起,只要時間到了就會自然消退,可是骨子裡的自己,就像門診常常看到的患者一樣,無法容忍自己的臉上出現這些違章建築,一定要快速拆掉,還我原來蛋白肌。


身為皮膚科醫師,在我年紀還小住院醫師的時候,雷射就是一門顯學,形形色色的機器,不論是要打斑打血管打凹洞打細紋的,只要有雷射廠商來試機,我一定會神農氏嘗百機的在自己臉上試試看,有效沒效有時候試了還不一定有感覺,但是痛不痛,絕對上機一次就有心得,累積了幾年的心得,我發現:我年紀越大越怕痛!


那有沒有無痛又能一次改善多種肌膚問題的機種呢?雖然這幾年陸陸續續都有類似的宣稱,說老實話,真的不會痛的,幾希!一直到我前幾天試了這個療程之後,我心中終於有了無痛變美的首選雷射----心動光!


心動光=新一代彩衝光+微針電波


心動光是一種療程的名稱,由兩種機器接續施打,第一道打彩衝光,第二道打微針電波,彩衝光是長波段的光,可以利用不同的濾片選擇合適的波長,針對臉上不同的問題,改善肌膚顏色;微針電波則是利用小細針加強電波穿透的效率,加熱皮下組織,達到改善肌膚質地的目的。  簡單來說,打一次心動光,就可以一次改善皮膚的顏色與質地,重點是,不會痛!不會痛!不會痛!


 彩衝光我在診所已經幫很多患者打過,不論是黑斑、肝斑、色素沉積、咖啡牛奶斑,甚至玫瑰斑泛紅、血管絲、表淺的血管瘤,都可以在治療三次之後達到顯著的改善;針對彩衝光,其實我通常不用多說什麼,患者打過一次之後,回購的比例很高,特別是臉上色素不均、黑斑問題嚴重的,更能在第一次治療時就感受到彩衝光的療效;然而,有時候我為了達到治療目的,不得不加強劑量,這時候治療疼痛的程度就直線上升,雖然比起其它雷射來說,彩衝光的疼痛度不算高,然而,我還是會遇到患者因為擔心治療疼痛的問題而怯步。


新一代的彩衝光,操作介面與模式比起前一代的彩衝光,並沒有顯著不同,但是能量可以給的更迅速、更均勻,因此可以縮短治療時間與擊發的次數;也因為新一代彩衝光優化了能量輸出,以前很難打掉的血管絲、血管瘤,用新一代彩衝光治療的效果,完全不輸染料雷射,但是疼痛的程度比起染料雷射來說,卻是大大的減輕;除此之外,遇到頑強的斑點,新一代彩衝光還可以選用極小的探頭來集中能量輸出。比起前一代的彩衝光,我個人認為,新一代彩衝光最大的優勢在於:快,又不痛。


微針電波則是電波拉皮的升級版,關心雷射發展的朋友一定知道,雷射起初的設計是集中能量達到效果,然而因為破壞太強,開始有了雷射"飛梭化",白話文就是把雷射分段輸出,好處是破壞減少,恢復期縮短;壞處則是比起傳統雷射,飛梭化的雷射通常需要多次治療才能達到傳統雷射一次的效果。


那有沒有甚麼方法,可以不要破壞那麼多,卻又讓效果變好?有!就是加上細針來增加治療深度,因此近幾年,電波拉皮除了飛梭化之外,又多了新的演化:微針電波。微針電波就是利用小針刺穿表皮層,直接加熱真皮層,用意就是保護表皮,減少傷害,卻同時可以達到深層治療的目的。



"針"的不會痛


看到細針在臉上打洞,很都人的眉頭都皺起來了,真的不會痛嗎?

我親自體驗過,連我們家很怕痛的老爺也體驗過,真的不會痛!因為針很細很細,在穿透表皮的瞬間還有直流電來減少阻力,所以打在臉上的感覺,只覺得溫溫熱熱的,真的不會痛!


不會痛,會不會沒有效啊?相信很多人也跟我有一樣的疑惑,於是我搜尋了近幾年的文獻,發現單純電波就有治療效果,更何況加上微針,可以減少表皮傷害、增加治療深度,效果不但不打折扣,治療的速度還變快;打一次微針電波,因為不需等待降溫,時間只要傳統電波的三分之一。





我自己親身體驗了多種電波,一開始的單極、後來的雙極、到現在的微針電波,我可以很有信心的打包票,微針電波,絕對是最不痛的電波!


以往改善毛孔最有效的雷射,不外乎飛梭雷射,飛梭雷射又可以分為燒灼性分梭和非燒灼性飛梭,飛梭雷射對凹洞、痘疤、毛孔確實有效,然而不論燒灼或是不燒灼,幾乎所有的飛梭雷射都會痛,那種痛是即使敷上了麻藥還是會痛到默默飆淚的疼痛,因此雖然有效,但是因為破壞深,治療的疼痛感,讓很多朋友無法在同一天內同時接受兩種雷射,想徹底解決肌膚所有問題,就需要多次治療,毎次打不同雷射。


微針電波使用完全不同的原理,藉助加熱真皮層,讓膠原蛋白受熱收縮,進而達到緊致肌膚的效果,因此針對細紋、鬆弛特別有效,皮膚變緊實的同時,毛孔也就跟著縮小了。


我自己多年施打彩衝光的心得,機器升級後如虎添翼,加上微針電波一起施打,可以一次解決膚色不均、黑斑暗沉、毛孔粗大、細紋鬆弛的現象,治療時間大約一個小時,對愛美又怕痛,不希望打完雷射被同事朋友一直關心的懶人們,心動光值得你試試看!


預約掛號由此去


參考文獻

1. Smoothglo Casebook, by Lumnens Ltd.

2. 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, 2011; 13: 50–53

3. J J Exper Derm. 2015, 1(1): 006.

4. 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. 2012, 44: 453-458

5. Journal of Cosmetics,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, 2013, 3, 151-156. 




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

防曬常見的三大錯誤,你中了幾個?




夏日將至,大家一定會安排戶外活動、甚至水上活動,來享受大自然的洗禮,除了準備所需的物品、驚豔的衣服之外,關於夏日戶外活動非常重要的議題:防曬!請千萬不要忘記了。關於防曬最常見的三大錯誤,請你務必要避開。


錯誤一  女人才要防曬,男人不用,小孩更不用


很多男性朋友認為防曬是很”娘”的行為,認為女生愛漂亮怕曬黑,才需要防曬,這個觀念可真是大錯特錯!

就像抽菸之於肺癌,紫外線是皮膚癌的最大危險因子,尤其是長期需要在戶外工作的人,像是農夫、建築工人、園藝工作者,而台灣地處亞熱帶,一年四季都有紫外線爆量的可能,長年不防曬,在戶外享受無限暢飲的紫外線,可是直接把你的皮膚推向皮膚癌的邊緣;所以男人,尤其是常常在戶外工作的男人,比女人更需要防曬!


那小孩也需要防曬嗎?根據研究,如果統計一個人一輩子累積的紫外線暴露總量,超過一半發生在十九歲以前,也就是說,我們一輩子會曬到的太陽,超過一半都在兒童期、青少年期已經曬過了;更恐怖的是,如果曾經有曬傷過,特別是過去十年有超過五次的曬傷紀錄,得到皮膚癌(惡性黑色素瘤)的機會,會增加三倍;即使不到五次,只要有一次曬傷的紀錄,其實得到皮膚癌的風險就會增加。


因此,防曬絕對不只是女生需要防曬,大人小孩、不分性別,通通要有防曬的習慣,才能防患於未然,減少皮膚癌發生的風險。



錯誤二 有出太陽才要防曬,陰天或多雲就不需要防曬


紫外線可以依照波長分成三大類:分別是UVA,波長為315–400 nm,UVB,波長為280–315 nm,以及UVC,波長為100–280 nm,臭氧層可以幫我們完全阻擋UVC,大氣層可以幫我們阻擋大部分的UVB,只有約百分之五的UVB會抵達地球表面,然而可怕的是UVA,百分之九十五的UVA,是可以一路穿透大氣層抵達地球表面,照射到你我的皮膚,因此即使是多雲的陰天、甚至飄著毛毛雨的日子,也無法有效阻絕UVA。


真正要得知每天的紫外線量,其實很簡單,中央氣象局每天都會發布紫外線指數,很多手機的天氣軟體也會顯示紫外線指數以及曝曬級數,紫外線指數由0分到11分,曝曬級數分成低、中、高、過量、危險五個等級(圖一), 每個曝曬級數都有對應的曬傷時間以及建議的防護措施,每天出門前,記得查一下今天的紫外線指數,做好防曬措施。


如果你定期都有查看紫外線指數的習慣,你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:台灣,尤其是常常出太陽的中南部,一年大約有九個月的時間,紫外線都屬於高量級以上,大概只有大雷雨、颱風天的日子,紫外線才會是低量級,這就告訴你一個事實:與其天天查指數,不如天天做防曬,把防曬的習慣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,隨身攜帶帽子或洋傘,出門前記得擦防曬乳,防曬做徹底,不怕皮膚癌找上你。


 圖一 來源:中央氣象局紫外線指數預報服務




錯誤三 只要擦了防曬乳,就有免曬傷金牌,可以在陽光下玩一整天


很多人以為,我擦了防曬乳,就可以完全阻擋紫外線,盡情地享受戶外活動、水上運動,也不用怕曬傷。其實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,真正有效的防曬,是包含了衣物遮蔽、擦防曬乳、以及避免日光直射三大部分。剛剛提到,不同的紫外線指數,都有相對應的防曬措施,防曬措施不變的前三項就是:帽子+陽傘、防曬乳+太陽眼鏡、待在陰涼處,所以不要以為擦了防曬乳就是免曬傷金牌,衣物遮蔽像是一頂帽子、一件長袖外套,都是防曬很重要的一環,只要有穿上就有效;紫外線過量的時候,最好不要在烈日下活動,都是避免曬傷的方法。


為什麼只擦防曬乳不夠呢?其實防曬乳要發揮它真正的實力,很大的關鍵,取決於你擦的量;研究指出,每一平方公分的皮膚,要擦到兩毫克的防曬乳,才有防曬乳上標示的防曬功效。


看到這裡,你一定滿臉黑人問號,我怎麼知道我臉上的皮膚有幾平方公分?又怎麼知道要擠多少防曬乳才有兩毫克?別擔心,這些細節都有答案了,精準一點的方法,是一張臉要擦到大約一毫升的防曬乳,大約是四分之一茶匙的量,才能達到防曬乳上標示的功效;家中如果有煮菜用的茶匙的,可以試試看擠出四分之一茶匙,就會對臉部要擦的防曬量有概念,下次記得要用到這樣的量才足夠;除了用茶匙定量之外,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快速地估算用量,每次擠防曬乳時,用你的食指指節當成參考單位,一次擠出兩個食指指節長的防曬乳擦全臉,也會約略等於一毫升的量;用手為單位來計算,如果一次想擦滿臉部、頸部,會需要四個指節長的量;如果一次想要擦滿前臂、小腿、臉部、頸部,你會需要滿滿一手掌量的防曬乳才夠。


除了防曬乳擦的量要夠之外,防曬效力要維持,適時補充也很重要。如果你在戶外活動,有流汗、擦汗、皮膚接觸,都會慢慢減弱防曬乳的效力,需要大約兩小時補充一次;如果你是從事水上活動,水會帶走體表的防曬乳,只要你離開水面到達岸上,就建議擦乾身體後再補充一次防曬乳,才是有效的防曬。


因此,不要以為你有擦防曬乳就有保佑不會曬傷,防曬乳擦的量要夠、根據活動量適時補充,防曬乳才會真正發揮效用,不然就真的只是保佑而已。


24小時預約掛號由此去


參考資料

1. Quatrano, N. A. Current principles of sunscreen use in children. 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, 25(1), 122–129. 2013

2. Alpana K Gupta. Skin Cancer Concerns in People of Color: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. Asian Pac J Cancer Prev, 17(12): 5257–5264. 2016

3. M. Berneburg. Children and sun protection.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. 161 (Suppl. 3), pp33–39. 2009

4. Maryellen Maguire-Eisen. The ABCs of Sun Protection for Children. Dermatology Nurrsing, 17(6): 419-434. 2005 L

5. U. Osterwalder. Sun protection factors: world wide confusion., 161(Supplement s3), 13–24. 2009

6. 邱品齊醫師藥妝品學研習醫師組2017

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

為你寫的保養全書--痘痘肌的保養順位





痘痘肌的人,在痘痘獲得控制之後,隨之而來的困擾就是:痘疤、痘印好明顯,雖然用手去摸,會發現以前一顆顆突起又腫痛的痘痘雖然不見了,可是遠遠看,整張臉還是一塊紅、一塊黑的,甚至有凹洞,痘痘肆虐過的痕跡一目了然,這種時候,他們都會很希望能在臉上擦上一些遮瑕、潤色的保養品,來掩飾這些讓人尷尬的案發現場;到底痘痘肌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上妝遮瑕呢?

痘痘肌的保養,要怎麼選擇,才能讓痘痘穩定、不再惡化痘疤,我通常會根據保養品的種類提出建議,順序是先防曬、後保濕、必要時彩妝。


先防曬


我們人體的皮膚,有一種細胞,主要的功用在修復與保護表皮,讓角質細胞受到傷害後能清除自由基、快速復原,甚至提供保護傘,讓角質細胞能短暫躲避紫外線的影響,雖然它的功能非常重要,失去了它,皮膚會無法承受紫外線的傷害,但是我們不但常常忽略它,還對它的存在感到厭煩,就好像老是替孩子操心的媽媽一樣,雖然跟前跟後、一直叮嚀,幫忙提重物、洗衣服,卻常常被孩子嫌煩,這種細胞就是:黑色素細胞!

皮膚受傷之後,黑色素細胞得到訊號,就會分泌黑色素,用意在保護皮膚免於紫外線的傷害,反應在外觀上,就是:會~變~黑~就是因為黑色素細胞讓皮膚變黑,即使它的功用是保護皮膚、修護傷害,卻仍然讓女性朋友避之唯恐不及,常常把黑色素細胞想成是美容的大敵;只要是人類,受傷之後都會變黑(除非沒有黑色素細胞的特殊疾病例外),只是變黑的程度,亞洲人種會明顯於高加索人種,這種皮膚受傷後的變黑,醫學上稱之為"發炎後色素沉積"。

長痘痘之後也會有發炎後色素沉積,幸好這種色素沉積會自己好,幾個月之後,只要不再長痘痘,膚色就會慢慢恢復正常;因此,在痘痘緩解之後,妥善的防曬,可以保護皮膚不要再接受紫外線刺激,同時讓已經活躍的黑色素細胞快點安靜下來,藉此縮短色素淡化的時間,讓討厭的黑痘疤快點消失。

所以痘痘控制得當之後,第一樣開始使用的保養品,不是保濕乳、不是遮瑕膏,而是防曬乳!

適合痘痘肌使用的防曬乳該怎麼挑選呢?防曬乳根據使用的防曬劑種類,可以分成物理性(無機性)與化學性(有機性)兩種,物理性防曬是利用防曬劑可以折射光線來達到遮蔽紫外線的功用,而化學性防曬則是利用防曬劑吸收紫外線,來保護角質細胞;市售的防曬乳,通常會同時加上物理性與化學性防曬劑,來讓防曬的效能更好。

適合痘痘肌使用的防曬乳,並不一定局限於物理性或化學性防曬,只要能妥善的阻擋紫外線,清爽一點的劑型,不要讓粉刺增生、不要產生刺激或過敏就可以了。

要怎麼知道哪一罐防曬乳不會刺激、不會過敏、不會長粉刺呢?最簡單也最有用的方法,就是先試用!先在半邊臉上試擦防曬乳,連續一週看看,觀察有擦的那邊臉,有沒有粉刺?會不會刺激?如果一週後沒有異樣,就可以安心的擦到全臉。

要小心的是,現在防曬乳可能為了強調多種功能,而讓配方變得比較複雜,反而不適合痘痘肌使用,像是強調防水性的防曬乳,通常需要卸妝才能把防曬乳清潔乾淨,就不適合痘痘肌使用。


後保濕


很多人習慣在洗完臉後先擦保濕乳液,再擦防曬乳,如果是健康皮膚這樣使用下不會長痘痘,那可以維持這種先保濕、後防曬的習慣,然而痘痘肌的保養,則是要顛倒先後順序,先防曬、再保濕!

注意喔!先防曬、再保濕不是叫你每天的使用順序是擦完防曬乳再擦保濕,而是保養品選用順位是先防曬、後保濕,白天優先選用防曬乳,不要保濕乳,直接擦防曬,晚上如果覺得皮膚很乾,再使用保濕乳。

為什麼可以用防曬乳來取代保濕乳呢?因為一罐防曬乳裡面,真正有用的防曬劑,濃度頂多就是百分之十,其餘的百分之九十,大約都是基質,這些基質通常就是保濕乳的主要成份;很難理解嗎?也可以這樣說,你可以把防曬乳想成是一罐具有防曬功用的保濕乳,這樣就不難理解早上只擦防曬、不擦保濕的道理了。

為什麼針對痘痘肌要顛倒保養的順位呢?因為防曬對減少黑痘疤有幫助,而保濕則是可有可無,要知道,痘痘肌使用任何保養品,誰都不能擔保絕對不會長粉刺,可以少一罐,就不要多一罐;至於痘痘肌如何選擇保濕乳,請參考上一篇文章:痘痘肌的保濕悟區,裡面有三大心法可以解決你心中的疑惑。


可以改用隔離霜嗎


很多痘痘肌的朋友,在聽到我說以防曬為第一優先時,他們第一優先問的問題就是這個:
 [可以用隔離霜嗎?]

老實說,隔離霜最大的優點,就是名字取的好!隔離兩個字,好像可以把外界所有的髒污、粉塵、甚至細菌、病毒通通隔離在外,聽起來真的很美好!可惜的是,隔離霜真正可以隔離的,可能只有你的擔心。

不過身為一個有銅鋰鋅的皮膚科醫師,我當然不會這樣吐槽隔離霜潑病人冷水,我會這樣制式回答:

[如果是有標示清楚的防曬係數、具有防曬功能的隔離霜,也可以用,當成取代防曬乳;如果是強調遮瑕、潤色的飾底乳或基礎乳,就不建議使用。]

原因也是一樣,痘痘肌需要的是對淡化黑痘疤有幫助的防曬乳,而不是修飾膚色、保濕潤澤的保濕乳。

有一個比擦隔離霜還要重要一百倍的觀念,一定要重複提醒你--防曬絕對不是"我每天早上都有擦防曬"就結束了,廣義的防曬、有效沒有副作用、保證不會長粉刺、不論你到熱帶溫帶都可以用的防曬方法就是:遮蔽!

不管你用外套、帽子、口罩、陽傘、圍巾、墨鏡,只要是可以幫你擋住直射的陽光,請記得走在陽光無限暢飲的室外空間時,都要一起準備好,戴上帽子、撐起陽傘、掛上口罩,三十秒搞定,不只防曬還可以防病毒,一舉數得,請一定一定不要忘記遮蔽式防曬。

以上就是痘痘肌保養的順位:先防曬、後保濕、必要時彩妝,關於痘痘肌適用的彩妝種類,我們下篇文章再仔細替你拆解。



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

為你寫的保養全書 痘痘肌保濕悟區





有痘痘的人,生活上常常有因痘痘而生的困擾,比如說逛街會被抓去推銷做臉,搭車會被搭訕提供抗痘秘方,親朋好友聚會也會不小心變成話題的焦點人物,也因此,痘痘肌在臉上擦上一層一層保養品的機率特別高,不論旁人的出發點是愛心關心還是想加薪,這些看似關心的舉動,其實都會讓長痘痘的人心理壓力爆表,而恐怖的是,通往痘痘地獄之路,往往就是這些出自善意的舉動,一步一步鋪成的!

再次重申,痘痘是一種毛囊發炎為主的疾病,痘痘的四大成因粉刺、出油、細菌、發炎,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以把痘痘控制好,妄想藉由保養品來治療痘痘,無疑是錢太多腦波弱捨近求遠。

有痘痘,只要你想好,一定有辦法,不用全宇宙一起幫忙,只要健保卡在手,找到你信任的皮膚科醫師,跟醫師長期配合,你的痘痘就有機會控制得宜、不再囂張;如果痘痘肌真的很想要找一些保濕產品,請你遵守下面幾個原則,才能順利踏入悟區、進入無痘淨界。


悟區一 寧缺勿濫


很多保濕產品,特別是那種看起來透明的、吸收很快的產品,好像天使一樣純潔的透明外觀,擦的時候吸收很快,不會有油悶感,種種跡象都讓人失去戒心,以為這樣的產品擦了肯定不會長痘痘,其實,這種看似無害的透明精華液,就是典型的天使外表、魔鬼內涵!

水跟油哪一種擦在皮膚上吸收快又好?答案是油!因此產品看似無害、好吸收,配方的基質就需要使用油脂來加強吸收,無論是動物油、植物油、礦物油,都可以做的好吸收、很清爽、不油膩,最可怕的,它們都有可能導致粉刺增生!

你以為擦了含抗痘配方的精華液會抗痘,其實裡面抗痘的成分可能不到百分之十,其餘百分之九十都是用來溶解、填充體積的基質,擦了之後還來不及讓抗痘配方發生效用,其它的基質卻先讓粉刺雨露均霑、快速生長。

痘痘肌要保濕,務必讓臉上使用的產品越少越好,你可以擦一罐搞定,就不要分成兩罐;更不要層層疊疊的三四種產品往臉上加,跟找對象一樣,好的對象一個就夠,爛桃花一個都嫌多,寧缺勿濫是讓你踏進無痘淨界的第一把鑰匙。


悟區二 慎選劑型


與其去尋找各種宣稱可以治療痘痘的保濕產品,不如把效果留給藥物,把保濕還給保濕,這是甚麼意思呢?就是請你回歸保濕品的本質:保留水份在角質層,除此之外,都是多餘。

想把水份保留在角質層,產品需要水、還需要油、以及把油水結合的乳化劑;有水沒有油,就像在臉上噴水一樣,涼一下就沒有了;有油才能鎖水,讓水份不會輕易蒸散。保濕產品我們根據油脂與水份的比例,可以大略分成三種質地,油脂含量由低到高分別是乳液lotion、乳霜cream、油膏ointment/balm。

乳液的水份比例比油脂高,擦起來水水的,非常容易推開塗抹,擦完後清涼感比較重,不會有油悶感;油脂含量比水高較高的劑型叫面霜,質地會比較黏稠、剛擦完的黏膩感也會持續比較久,面霜根據實際油脂的種類、比例,可以變化出非常多不同的質感;油脂含量更高一點,水份很少的產品,質地會更加緻密、黏稠,產品更不容易推勻,擦完之後的油悶感會更重,這是屬於油膏劑型的產品,市售的凡士林,就是純礦物油的油膏產品。

適合痘痘肌的保濕產品,請優先選擇水的比例高於油的乳液,最好是不透明的白色,擦起來感覺很清爽、不油膩、沒有油悶感;藉助乳液中適量的油脂來達到鎖水、保濕的效果。乳霜、油膏的油脂含量偏高,即使產品中添加的油脂不容易導致粉刺增生,但是擦在容易出油、易長痘痘、氣候潮濕悶熱的台灣人臉上,其實真的要非常謹慎。

所以我常常這樣提醒痘痘肌的人:臉稍微乾一點,只要沒有真的脫皮、發炎,其實不會立刻爛掉怎麼樣,等個半小時,自己的油脂分泌出來,就不再感覺乾了,然而為了控制那個短暫的乾的感覺,而補充了過多的油脂,一旦長了痘痘,少說也要好幾個星期,才能讓痘痘完全消失。

所以痘痘保濕產品請選擇成份水多於油的乳液劑型,一罐可以搞定就好,如果擦了乳液還是很乾,可以把產品換成油脂成分稍高一點的乳液,一樣是一罐搞定,不要擦了乳液覺得不夠、又疊上面霜、精華液。


悟區三 分區保養


我們全身的皮膚,從頭皮到腳皮,不論是角質層厚度、皮脂腺密度、真皮層厚度、感覺神經分佈、生長代謝速度,都大不相同;頭皮、臉頰皮脂腺密度高,生長代謝速度也快,受傷之後大約七到十天可以再生癒合,而腳底的皮膚則剛好相反,角質層很厚、沒有毛髮、生長速度很慢,受傷之後至少要三個星期之後才會再生癒合,而即使是臉上的皮膚,也存在著不同。

痘痘肌選擇保濕產品,要把臉拆成兩個部份:T字部位,以及臉頰,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儘量少用保濕產品,比較會乾的臉頰優先使用。

T字部位指的是額頭、鼻子、下巴,這些地方皮脂腺密度高、容易出油,擦保濕產品很容易就導致粉刺增生,因此T字部位的保濕產品,能省就省。兩頰則是最容易乾的部位,特別是耳朵前面、側邊下頷的地方,這些部位,可以適量的選擇清爽的乳液。

分區保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,就是先從局部開始使用,可以先選單側臉頰,擠出一點點保濕產品,連續使用一個星期,看看擦的那邊會不會過敏、發紅、起疹子,最重要的,是觀察那個部位,比起沒擦的臉頰,有沒有增生很多新的粉刺,如果都沒有過敏、粉刺增生的情形,再大範圍的塗抹這罐保濕產品到兩側臉頰。

然而在痘痘非常猖獗的時候,做這種保濕乳液的測試,是完全無法辨別,到底是保濕乳液讓你長痘痘,還是本來就會冒痘痘,因此,痘痘肌開始使用保濕乳液的時機非常重要,在我門診治療痘痘的患者,我會建議開始使用保濕乳液的時機有兩個。


開始擦保濕的時機


第一個時機,已經開始使用代謝粉刺的外用A酸,即使調整了洗面乳、洗臉習慣,即使用了最弱效的外用A酸,臉還是乾到脫皮,無法繼續接受痘痘治療時,我會建議可以保濕產品與A酸併用,來同時達到保護皮膚屏障、代謝粉刺的效果。

第二個時機,痘痘已經控制的不錯,臉上正在冒的發炎性痘痘不多,只剩下粉刺需要繼續代謝,如果臉上覺得很乾、很緊繃,可以開始局部使用保濕產品。

開始使用保濕產品,請你把握上述介紹的三大原則:寧缺勿濫、慎選劑型、分區保養,不要妄想要靠保濕產品來治療痘痘,有痘痘請你直接與皮膚科醫師配合治療,保濕產品最合適的定位,是痘痘控制得宜之後輔助治療,千萬不要喧賓奪主,免得讓你傷了荷包、還滿臉痘胞。






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

為你寫的保養全書 痘痘肌的洗臉悟區





天下武功,為快不破,意思是說,只要掌握了一個心法:快,即使套路不同、兵器大異,仍能立於不敗之地;保養也是一樣,與其去強記哪些廠牌、那些產品適合哪些膚質,不如把握皮膚保養的心法,觀念對了,遇到百花齊放、讓人眼花撩亂的保養品,也能篩選出適合自己的保養品,才不會花錢又傷膚、費神又傷心!

先前有文章介紹痘痘肌洗臉最容易踏入的三大誤區,今天則是要邀請你一起進入痘痘肌的洗臉悟區。


悟區一 挑選相對溫和的洗面乳


痘痘肌選擇洗面乳,要訣只有一個:溫和的洗面乳,所謂溫和洗臉,就是洗完臉後臉上什麼都不擦,等個十分鐘後,臉上不感到乾、繃、脫皮,甚至還有種洗不太乾淨的感覺,那這罐洗面乳基本上屬於溫和的;你以為第一誤區的重點,就只有溫和嗎?除了溫和之外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魔鬼藏在細節裡:相對!

因為溫和是個比較級,不是最高級,你覺得溫和的我覺得太強,我覺得已經很溫和的還是可以找到更溫和的,那難道是要這樣一直繞口令的爭論下去嗎?門診時間那麼短,哪有這些精力,當然不是,所以通常我會這樣教患者挑選出相對溫和的洗臉產品:

[拿兩種不一樣產牌的洗面乳來試洗在臉上,洗完臉之後感覺一下兩者的差異,選那個洗完之後,感覺最保濕、最不會乾的,就是兩者之中相對溫和的洗面乳。]

看到這裡,可能有些油性膚質的人會想要反駁:

[我的臉就是又油又膩,用這些感覺洗不乾淨的產品,不就等於沒洗?]

如果你是常常臉泛油光的油面族,並不常長痘痘,那一週一次,使用清潔力強一點的洗面乳,享受一下臉上油脂被一瞬間沖走的清爽感覺,倒也無可厚非;然而這種洗淨力偏強的產品,如果太頻繁的使用,就有可能破壞皮膚表面恆定的環境,讓正常的菌項改變,甚至會因此破壞皮膚屏障,而衍生出更多複雜的後續問題,像是濕疹、毛囊炎、蠕型乳螨蟲增生等等,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洗臉就要洗到臉脫皮才是洗乾淨。

如果你是常長粉刺面皰的痘痘肌,那強烈建議你使用藥物來控制痘痘,單純洗臉不但無法治療痘痘,洗到洗淨力太強的產品甚至會讓膚況不穩,而無法持續使用藥物,無法穩定持久的調理膚質,痘痘就會週而復始、不離不棄、不曾離開。

所以針對痘痘肌,簡單一點的法則,也是我從一開始就一再呼籲重點就是:選擇相對溫和的清潔產品,準沒錯!


悟區二 洗臉標準示範動作:溫柔、全面、沖乾淨


洗臉這個動作看似簡單,卻有很多人搞錯重點,需要認真洗的地方太草率,可以輕輕帶過的地方卻太用力,花很多時間搓揉,沖水卻不夠確實,反而讓痘痘長出來。

洗臉的標準示範動作,請掌握三個重點:動作溫柔、範圍全面、沖水確實。

溫柔的用指腹在臉上一圈一圈地輕輕按摩,把洗面乳徹底帶到臉上的每一個角落,特別是容易出油的額頭、眉心、鼻頭、下巴,而比較敏感脆弱的部位像是兩頰、法令紋、鼻翼旁邊,則是手滑過就好,不需要反覆清潔、更不要大力搓揉。

最後用雙手捧水,大量的清水沖洗,一直到臉上沒有感覺到任何殘留的泡泡為止,有些部位需要特別留意,像額頭髮際線、耳前、下巴這些地方,很容易有殘留的泡泡卡在角落沒沖乾淨,這些殘留的洗面乳加上臉上的汙垢,會讓臉上產生過敏、濕疹,也可能會導致粉刺增生、甚至長出新的痘痘!

洗臉這件事,看起來簡單,實行上老師卻沒有教,卻有非常多的眉眉角角,有很多人洗臉多年,卻仍不得要領,為什麼對痘痘肌這麼強調洗臉的重要性呢?因為針對容易長粉刺、痘痘的人來說,臉部保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:與其層層保濕,不如溫和清潔,減少臉上不必要的保養程序,你需要溫和洗臉產品、搭配標準示範動作。

不要小看洗臉這件事,所謂防曬為美白之母,洗臉為保濕之本,洗臉做對了,後續保濕會輕鬆許多,可以簡化保養流程,讓皮膚回復到原廠設定;洗臉做錯了,多花了冤枉錢,還讓皮膚變的敏感脆弱,甚至需要進廠大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