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

傷口照護,你做對了嗎?





每天門診,總是會有好幾位外傷的患者來求診,他們有個共同的特色:皮肉的小外傷已經好幾天,自己擦藥換藥,傷口卻不見好轉,有的還越來越腫痛。

在這裡,把照顧皮肉小傷的重要原則整理一下,分享給大家。

傷口照護四重點:清創、上藥、包紮、更換,你都做對了嗎?


傷口照護第一步:清創


清創,光用想的就覺得很痛,事實上,也真的很痛。

然而在我的門診中,傷口照顧不好,最常見的原因,就是清潔不當。

可能因為很痛,所以來門診的患者,通常上藥時都小心翼翼的,不敢直接清潔傷口,一天又一天下來,傷口上面累積了上次擦的藥膏、硬掉的血塊、乾掉的組織液,層層堆疊在傷口上,這些廢棄物,其實會阻礙皮膚新生,延緩傷口收口的時間。

我們可以把破損的皮膚,想成是柏油路上的一個坑洞,今天要把坑洞補滿,第一步驟,就是先把坑洞內的雜物移除。假如今天坑洞內,堆滿了廢棄輪胎、施工號誌、玻璃碎片,堆得都滿出坑洞了,這個坑,是無法直接鋪柏油的;所以要填坑之前,需要先把廢棄物移除,然後再補土、填沙,最後再鋪上柏油。

皮膚破損也是類似的道理,假如今天傷口上面滿布著廢棄物,皮膚細胞也無法直接翻山越嶺的生長過去,所以傷口照護的第一步,就是妥善的清創。

清創請用無菌棉棒,沾生理食鹽水,或者滅菌過的飲用水,由內往外,以同心畫圓的方式清創,把舊的藥膏、黑黑的血塊、連同黃色的組織液都清除,記住,用沾濕的棉棒慢慢清洗傷口。

有時候傷口太乾,並不是因為皮膚已經長好了,而是因為傷口上面覆蓋了乾掉的組織液,這時候,可以先用浸濕的紗布覆蓋傷口,也就是利用紗布濕敷傷口,大約十分鐘之後,等到乾涸的傷口表面都軟化了,再開始用棉棒清創。

清創的同時,如果傷口因而微微流血,請不要擔心,血液可以帶來傷口新生必要的細胞,對傷口癒合並不是壞事。

大部分患者,對傷口要清潔到甚麼階段,往往感到很困惑,這時候,我會示範給他看,傷口清潔到甚麼階段,才叫乾淨的傷口,其中的大原則是:清潔傷口到沒有看到白色的藥膏、黑色的血塊,傷口床呈現粉紅色的時候,就可以說是一個乾淨的傷口。

由於傷口深淺不一,有的還會合併感染,所以建議外傷的第一時間,可以先找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幫忙評估傷口,以及教導傷口護理的方法。

下面這兩張照片,是跌倒後清創前後的照片。






有的傷口,會合併一些纖維組織附著,一時之間無法全部移除,這就需要居家換藥時,自己也做好一定程度的清創,一天兩次,清潔傷口,才能讓傷口快點癒合。




傷口照護第二步:上藥


最痛苦的清創結束了,第二步驟就輕鬆許多了,傷口照護的第二步驟是:上藥。

每個傷口的深淺不一,組織液滲出的情形不同、合併的感染程度也不同,因此,傷口用藥,請在醫師建議下使用。

我曾經在門診中,遇過一位患者,原本只是小小的擦傷,卻因為用到複合性的藥膏、密封性的敷料,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,變成必須治療過敏,又要照顧外傷,讓後續的治療複雜許多。因此,傷口用藥請在醫師建議下使用,請不要誤信偏方,以免衍生出更多問題。

大部分的外傷上藥,請用乾淨的乾棉棒沾藥膏,在傷口上薄擦一層藥膏即可,不需要厚敷;但在少數情況,醫師會囑咐藥膏須厚敷,填滿傷口;甚至有些傷口,使用特殊的敷料,不需要再擦藥膏。所以傷口用藥原則,也請在醫師指導下施行。




傷口照護第三步驟:包紮


在門診,常常會看到有些患者,不包紮傷口,讓傷口裸露在空氣中,他們的一致說法是這樣的:

[傷口要乾燥才會收口,包住了會悶住傷口,所以我都不包。]

這是錯的!這是錯的!這是錯的!

傷口不是鹽酥雞,包起來軟爛潮濕就風味盡失;傷口是需要保護的皮膚缺損,請用科學的方法來照顧。

傷口初期,需要白血球來吞掉外來的細菌及外來物,需要纖維母細胞移行、增生、進行修復,需要上皮細胞從傷口周圍移行、長出新的皮膚,這些步驟,都必須在濕潤的傷口床上,才能順利進行;傷口包覆紗布或敷料,可以保護傷口,免於環境中的各種細菌、病毒伺機性感染,如果敷料能提供傷口床一個濕潤又抑菌的環境,確實會縮短傷口癒合需要的時間。

當傷口的癒合條件良好,自然滲出液就減少,慢慢的傷口就會越來越乾爽,一直到新生的皮膚完全覆蓋好傷口,這時候的新生皮膚,才是真正的"乾燥"。

所以,一直聲稱傷口必須"乾燥",所以堅持不包紮才能收口的說法,是倒果為因的謬誤。

包紮傷口,請用滅菌過的紗布覆蓋,邊緣再用紙膠固定;有些特殊傷口,醫師會建議其他的敷料,也請在醫師評估、教導過後再使用。




照護傷口第四步驟:更換


上面提到,濕潤的傷口床,有利於組織新生、傷口癒合,然而潮濕悶熱的環境,也是細菌的溫床,所以勤換藥,也非常重要。

一般的傷口,一天兩次換藥就足夠了,然而面對滲出液很多的傷口,或是不小心弄濕傷口,只要覆蓋在外層的敷料濕了,就請換藥。

當然,特殊的傷口,會有特殊的換藥方式,就不在此限,須以實際狀況的醫師建議為主。

看到這裡,很多人就會問:傷口可以碰水嗎?

如果是住在城市裡,有乾淨的自來水供應,那洗澡時淋濕傷口,問題不大,只要洗完澡後隨即換藥就好;然而,台灣有些鄉鎮縣市,是沒有自來水的,民眾常是抽取地下水來當成家庭用水,有些需要下田耕作的農人,水源往往是灌溉溝渠引來的水。

所以我通常都這樣教患者:盡量不要弄濕傷口,濕了就換藥,雖然會造成患者的不方便,但是對教育背景不一、居家水源不清楚的患者而言,叮嚀患者不碰水,但需要用飲用水清創,是臨床衛教傷口照護,簡單又有效的方法。

除了洗澡之外,泡澡、游泳、泡溫泉,基於避免傷口感染的前提,都不建議。




診所施行傷口換藥給付偏低


家中更換水龍頭、汽車更換零件,除了材料費之外,估價單上清楚的寫著"工錢",這是天經地義的事,要請有專業背景的人幫你選擇合適的材料,成功的更換並安裝,同時測試能不能用,這個請領工錢,沒有人會有爭議吧!

一個小於十公分的傷口,來診所換藥,健保給付多少呢?包含材料費在內,一共47點,折算點值後,大約45元,差不多是一杯7-11中杯拿鐵的價錢。

是的!我沒看錯!包含材料費,45元,這45元不是一次給足,是一個月後先給36元,一年半後再補齊剩下的9元。

一位患者來診所換藥,醫師與護理人員幫患者濕敷、清創、上藥、包紮,前後少說十分鐘,有時候濕敷加清瘡的時間稍久,處理個傷口花上二十分鐘也是常有的事,這45元,如果涵蓋的了材料費而不賠錢,就真的很偷笑了,不要再癡心妄想甚麼人力成本、專業知識給付了。

或許就是因為這樣,健保局也大刀闊斧的加成給付,於是小於十公分的傷口,變成可以申請到66點,折合點值,大約是台幣63元左右,也就是拿鐵可以換成大杯的,或者可以改喝飲料店的珍珠鮮奶茶。這個德政,實在是無上的恩惠。

寫到這裡,我想與其幫患者換藥,不如改賣咖啡還比較實際,不用承擔被核刪的風險。

在低廉的健保給付下,希望有高規格的待遇,可能性微乎其微,支撐著醫師們繼續幫忙患者衛教、換藥的,也就是希望病人早日康復的心意罷了。

所以,請記住照護傷口的四步驟:清創、上藥、包紮、更換,可以讓傷口早日癒合,也可以減少健保的支出。

24小時網路掛號由此去


游醫師門診時段由此去


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7/10/wound-care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