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

找回你的核心價值





自我介紹,對我來說,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
我的自我介紹通常是這樣開始的:[大家好,我叫游懿聖,我是一位皮膚科醫師,目前在高雄自行開業,我平常喜歡OOO,也喜歡XXX,很高興今天能在這裡認識大家。]

如果是在十年前(糟糕,這樣是不是洩漏了年齡?),大多數人會開始找出身上各種各樣的皮膚病灶,來讓我驗明正身;有的甚至還會開始問:我的誰誰誰,有甚麼甚麼,然後他又如何如何,如此一般的看診歷史分享。

然而,最近幾年,當我做完自我介紹,之後的閒聊開始出現這樣的對話:
[咦?你是不是那個作醫美的?]
[你們那裏有沒有OO機器可以做XX,價位怎麼算呢?]


醫美醫美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



皮膚科作醫美,似乎是天經地義,理所當然;我們關注皮膚生理,懂得皮膚病理,專科要考雷射,掉頭髮、灰指甲都要會看出端倪。

事實上,我也幫有需要的人除斑、除痣、改善凹洞、縮小毛孔、淡化疤痕,所以,說我是作醫美的,似乎也不為過。然而,龜毛如我,對這樣的稱謂,總是隱隱覺得不安。

台灣在這十年之間,出現了一種嶄新型態的診所:醫美診所;醫美診所,聽其名就知道,他們幾乎不看病,只看醜。這幾年間,醫美診所一間開過一間,甚至全台連鎖,連電視購物都開始販賣醫美治療卷。多疑如我,對這種蓬勃發展的醫療產業,心中充滿了疑惑。

醫師能餬口飯吃,是建立在病人的需求上,因為生病了,需要醫治,所以產生了醫師這個行業;醫美診所能開的如雨後春筍般,是因為有美容的市場需求,加上廉價的健保給付與不友善的社會環境,產生出走的醫師,兩者結合之後,相輔相成。

不論是醫療或是醫美,都是因應需求而生,這有甚麼不對嗎?

醫療的需求,是人類基於求生的本能,生病了想要恢復健康的渴望,這種需求無法剝奪,無須製造,自然產生;醫美的需求,是民眾對自己外觀的不滿意,想要對抗天生的老化,想要追求無止境的外表美麗,這種需求,可大可小,可以被鼓吹,可以被製造。

當醫療行為,從滿足必要的需求,轉變成製造潛在的需求,這當中的關鍵人物:醫師,就是最重要的決策者。

當醫師面對有美容需求的民眾,醫師到底是站在為民眾把關、篩選治療的立場,還是站在營利的角度,趕快兜售包套療程來轉現金?當診所迎來一位詢問美容的客人,診所提供的是分析利害關係、評估治療風險的誠實諮詢,還是為了把餅做大、衝高業績的商業考量?我想絕大多數的醫美診所,選擇的是後者。

因為要增加營業額,所以對美容處置的危險因子避重就輕;因為要讓客人當天就掏錢買單,所以對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絕口不提;因為要讓客人沒有踏出診所比價的機會,所以運用各種行銷手法吸引客人衝動購物。

愛美無罪,我們不需汙名化醫美,但是當商業考量凌駕一切,病人變成客人,製造需求變成常態,這些打在臉上的種種處置,其實已經不再是醫療,它只是一種銷售;人體特有的不確定性,更宛如這些銷售行為的金鋼護法;游走在銷售與醫療之間的灰色地帶,看準了每個人特異性體質難以複製相同效果的醫療特色,讓我不禁感嘆:醫美醫美,多少罪惡假汝之道以行!


醫師,是把關者,還是零售商?



當過醫師的都知道,西方醫學之父,希波克拉底斯的醫師誓言當中,開宗明義,最有力量的一句話是這樣寫的"First, do not harm."(首重一切的是,不要傷害病人。)

面對疾病,我們為了延續病人的生命,所做出的種種處置,雖然會造成病人的不適,但這是基於把病痛減低的前提而施行,種種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、風險,都必須說清楚、講明白,同時還要簽立一張落落長的同意書。

面對有美容需求的民眾,醫師理當扮演同樣的角色,運用自己的醫學知識,充分解釋處置可能帶來的風險與不適、治療的適應症以及術後的併發症,有了誠實的溝通,取得共識之後,才賦予我們權力,基於改善外觀的前提,做出讓病人感到不適的破壞行為,這是醫師的表現。

然而,健保體制一視同仁的廉價化給付,醫師之間的差異性完全被抹滅;醫療的不確定性,更被轉嫁到醫師身上,病人的好與不好,彷彿與疾病本體、與病人本身沒有關係,一旦接受醫師的診治,所有治療的成敗都需由醫師一肩扛起。

一直到現在,台灣的醫師遇到醫療糾紛時,最常見的慣例就是病家先告刑事,刑事不成、再告民事;一旦刑事責任確立,醫師會因此鋃鐺下獄;如果是民事判賠,天價的賠償金,會讓大部分的醫師傾家蕩產,簡單來說,台灣的醫師一旦犯錯,小則賠大錢,大則進監牢。

這樣惡劣的環境下,自費的醫美市場,彷彿指引了一條明路。從今天開始,可以自己定價,想賣多少,就賣多少;收的是立即到手的現金,不是半年後才能兌現的點值,聽起來多麼美好啊!

於是,醫師的角色,逐漸的從醫師,轉型成為自費商品的零售商,廠商教我怎麼打、怎麼賣,我就這樣做;廠商說沒有風險、零副作用,我就這樣轉告病人。醫師從醫療行為的供給者、把關者,搖身一變成為醫美產業供應鏈的一員,自然會開始製造更多的需求、鼓勵更多的消費。

當醫師變成一位零售商時,為了搶食自費市場,創造更高的營業額,開始祭出種種行銷手段,為吸引客人而削價競爭;漸漸的,醫師之間的差異性也逐漸被價格給抹滅;當初想盡辦法跳出健保、奮力投入的自費市場,轉眼間,也陷入了比拼價格、薄利多銷的紅海市場;早知如此,又何必當初呢?


找回你的核心價值



魔戒首部曲中,有一幕震撼人心的場景,讓我深受感動,也就是本篇文章的首頁圖片:灰袍巫師甘道夫,在面對地底炎魔時,一夫當關的對著高大他數倍的炎魔大喊:
[YOU SHALL NOT PASS !](你不能通過!)

對我來說,面對醫美洪流,製造需求、商業導向的手法,就像是渾身散發著金錢光芒的炎魔,轉瞬間就可以吞噬掉我;而我是個道行不高的灰袍巫師,藉著魔杖發出微弱的光芒,唯一的籌碼,是心中跟新台幣過不去的堅定的信念,試圖想要阻擋這個怪物通過。

是我不愛錢嗎?是我家境優渥,工作只是打發時間嗎?是我覺得健保給付已經夠慷慨了,無須再創造業績了嗎?都不是,就只是因為我又龜毛又多疑,老是覺得,身為一位醫師,不應該這樣操作。

身為皮膚科醫師,我們的職責,是維護病人皮膚的健康,在不傷害皮膚的前提下,可以進行處置或措施,來改善外觀的美麗;然而,如果為著創造業績,而把病人的正常皮膚生理擺一邊,鼓吹各種療程來快速達標,其實犧牲的是病人皮膚自癒的能力。單是陽光,反覆微量的累積,都會造成皮膚各種斑點與老化,同樣的道理,密集的光療、一再施打的填充物、藥劑,確實能讓皮膚在短時間內看起來容光煥發、拉提年輕,然而,這麼多的東西,這麼密集的施打在皮膚上,我們的皮膚,承受的了嗎?

年輕健康的皮膚,或許短時間內,可以承受的了這些所謂的治療,然而問題皮膚、老化皮膚、痘痘皮膚,可能衍生的副作用與不預期反應,一定會多出許多;於是,廠商們紛紛鼓吹,年輕族群才是良好的治療候選人,在電視上、雜誌上,一再的用瘦小臉、縮毛孔、零凹陷、無皺紋來洗腦大眾,讓原本人生目標都不是太清楚的年輕族群,一個勁的投入醫美狂潮,去追求永無止境的人工美麗,彷彿自己天生的一切,都不符合這個社會的審美觀。

醫師的角色,不應該站在鼓勵消費的這一端,去扭曲這已然傾斜的價值觀;當醫師的,應該是站在為患者把關的角色,審慎評估治療可能帶來的風險,幫患者篩選合適的治療,訂立治療的時程與效果觀察期,與患者一起衡量付出的代價與得到的成效,再決定後續是不是繼續投入;雖然眼下看起來,這種做法,跟賣療程、賺現金背道而馳,然而,我個人以為,這才是身為醫師的核心價值。


微笑遇見幸福,美麗愛上自己



這兩句話,是診所開業時的標語,也象徵著我希望民眾能擁有的觀念:當你開始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微笑,你就擁有了遇見幸福的能量;當你懂得幸福不是單方面的追求,而是由內向外的投射,美麗自然就會上身;這種美麗,是源自於認清自己的核心價值,不是苦苦追求外表的完美無瑕。

為文致此,一方面笑自己,不會賣就是不會賣,講這麼多是酸葡萄心理,見不得人家自費賣很好嗎?一方面卻更加確定自己的路,我想做的,就是找回一個皮膚科醫師的核心價值,雖然這條路上的風景不會很美,沒有昂貴的奢侈品可以炫耀,沒有傲人的營收業績可以說嘴,但是這是我的選擇,我的信念,我的核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