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

我的社交恐懼症


年紀大了,病也跟著找上門,除了知識恐慌症外,我還發現,我同時也罹患了--社交恐懼症。

剛認識我的人,會覺得我是個外向樂觀好聊天的人,我也因此很容易跟不熟的人裝熟。

然而,即使是很熟的朋友,只要聚會的人數一多,我發現我就會陷入社交恐懼。



後來讀書才知道,原來這不是後天病症,這是先天失調,生性內向的人,都會有這個症頭,只是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同。

我的相關症狀包括:明明是喜歡的朋友,但是真要相約一對一見面,又會擔心共同的話題不夠長聊幾個小時,聚會太乾總讓人不安,於是每次都要找個三人同行,或是四人一組,然而真正聚會時間就在喬時間中,一次一次往後延。

唯一的例外,就是自己不是主角的聚會, 像是孩子的生日趴,老公的同學會,醫生的學術研討會,這些永遠答應的很快,

或許是因為不用擔心沒話聊,與會的時候管管小孩,認真聽講,就是最好的潤滑劑,講學校、講小孩、講皮膚病、講治療,不用擔心沒有話題,時間一到閃人就好,

這些聚會,對我而言,無所謂開心不開心,包裹了其他目的的聚會,就是把我推出家門的最有力工具。

最讓我遲疑的,就是那種十人上下的私人聚會,這表示受邀的人,是經過主人深思熟慮的名單,這種場面,免不了都會談論到自己。

聚會主人邀約時,第一時間總會先希望那天已經有安排了,就可以鬆一口氣,名正言順的祝福他們聚會開心,假如不巧那天沒事,也會因為怕傷感情,即使自己不確定想不想去,卻不忍心拒絕。

一直到聚會的時間快到了,心裡還拿不到主意,到底是要如期赴約,還是要早點告訴主人不克前往?

於是行事曆上聚會通知的那個小點,的就孤零零的晾在手機上,等待一陣風把它吹走;即使只有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,都可以變成一陣強風,把我從聚會吹走。

有時候,心裡太陽出來了,左等右等無風無雨,終於如期赴約,

席間我一定表現的談笑風聲,應對自如,完全不像內向的人,即使自己很多內心戲正在上演,也總會因為禮貌,表現出聽的津津有味。

奇怪的是,聚會結束時,心情總是興奮,情緒總是高昂,總要待到很晚,才依依不捨的道別,相約下次再一起出來;

回家的時候也總是迫不及待的跟老公分享今天聽到的有趣事情,至於自己的內心戲?早就不重要了。

我這才明白,與人相處互動,練肖話,正是治療社交恐懼的良方啊!

原來恐懼,是因為害怕失去,失去認同、失去連結、失去優勢,

而面對恐懼,才能在連結中找到認同,認同中站穩腳步,認清自己的優勢。

所以,結論是?

治療社交恐懼症的良方就是:別再猶豫,放下手機,拿起鑰匙,出門去吧!

人生短短幾個秋,待在家裡固然舒服自在,出外聚會也能得到某種程度的療癒。



更多精彩的討論與互動請按我